時間:2012-02-17 06:23 瀏覽: 次 責任編輯:深圳裝修專家
專家剖解十大“假把式”便宜
點評人———趙金剛
假把式一:材料說明不明
比如木工板便宜的有20元一張,貴的如施佳95元/張,飾面板有天然的與人造的,價格相差近一倍,立邦乳膠漆產地有上海的也有蘇州的,蘇州的就比上海的便宜許多。
行家點評:有的公司合同上寫的好好的但工地使用就滑頭了,消費者需要裝飾企業將工地已使用材料品牌、產地與等級與合同不符的處罰金額寫進合同。
假把式二:基礎裝修便宜,主材利潤頗多
主材一般是業主購買,比如地板、瓷磚、潔具、、樓梯、燈具、自購家具等。由于業主缺乏專業知識對行情缺乏了解,購買材料價格屬零售不占便宜,主材購買又會影響整個家庭裝潢的整體效果,故而業主主材購買行為對家裝公司、設計師依賴性比較大。
行家點評:有些公司為業主裝修是輔業,推銷主材是主業,因而基礎裝修價格較低,從為業主主材代購方面獲取高額返點。
假把式三:利用題材,讓客戶以為便宜
家裝市場混亂,各種各樣的案例,讓客戶越來越不放心,為了迎合客戶這種心理,很多家裝公司注重炒作,進行形象包裝,圍繞環保、健康、質量題材大做文章,對家裝缺乏認識的客戶為求安心,不得不尋找所謂、旗艦,為所謂的環保、健康、質量付出超常規的高價,還以為便宜。
行家點評:很多公司更是以客戶不付出高價錢,那環保、健康、質量等就無法保證為由,誘使客戶就范,而正是這些題材給家裝公司帶來豐厚的材料價差收入。
假把式四:材料無可比性,來制造低價假象
家裝材料價格透明,自然報價也就透明,一但透明,就有可比性,家裝項目價格自然就無法報高,對此有些公司標榜工地使用材料為自己企業生產,給這些產品貼上自己企業的標志,換個包裝,實質都是貼牌生產,但消費者就無法弄明白這究竟是什么價格,這樣家裝公司可自行定價,消費者還以為會便宜。
假把式五:工程量縮水,單價猛抬高
報價時,單價高,實際工程量少,整體報價看上去低,同時為了防止以后業主扯皮,還在報價上寫上根據實際工程量增減。實際結算時,往往工程量要比預算多得多,而單價又不可能改變,只好“任人宰割”!這就是家裝預算中最常見的故意少報工程量,同時又增加單價的伎倆。
行家點評:比較常見的就是乳膠漆工程、墻、工程、水、電工程故意少算面積、長度來達到總體報價低的目的。
假把式六:巧立名目,重復收費
比如有些裝飾鋪貼價格是25元/平方米,是包含地面找平的,沙灰厚度是在4厘米以內,但有些公司卻把地面找平沙灰厚度施工工藝標準放在2厘米以內,有的要么就直接另設找平名目,重復收費。
假把式七:漏項
正規的報價一般都是將上樓費、運輸費、垃圾清運費等項目都一并羅列,而很多公司預算都是把這些項目隱形的,外行消費者幾乎很難察覺,沒有這些費用,工程總造價看起來就相對較低,容易招攬客戶,但這些費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是肯定存在的,實際發生時該部分費用還是要消費者來付。
行家點評:更有甚者,在常規裝修內容里做手腳,比如少報過道拆墻、鏟墻、包柱等項目,木制活漏報油漆工程量等。
假把式八:施工工藝不達標
比如衛生間防水由墻面和地面防水兩部分組成,常規衛生間處的防水要從地面卷起1米8涂刷,廚房、衛生間處要卷起30厘米,而很多公司只算地面防水面積不算墻面防水面積,來達到降低造價的目的。
假把式九:隱蔽工程貓膩多
比如吊頂不刷,水、電路不開槽,水、電規格不對、等級不對、品牌不對等。
行家點評:還有許多公司在水、電報價中籠統地以“項”來報價,沒有設定假定工程量,也沒有說明使用什么材料,結算時雙方很容易會因認識上的不一致而發生爭執,一些不規范的裝飾單位也會在該項目上多收費、偷工減料等。
假把式十:報價便宜,實質整體報價并不低
有些公司為了吸引客戶眼球,打出83折、零利潤,送豪華歐洲游的口號,但消費者看到整體報價,同等材料同等工藝很可能要高出市場35%以上。
深圳辦公室裝修設計
辦公室、綜合辦公樓、寫字樓等裝修設計規劃、裝飾設計與施工;辦公家具、辦公設備的設計及配套供應;門禁考勤系統、綜合布線、機房系統、空調設備安裝及消防系統工程、消防報建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