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2-09-02 04:58 瀏覽: 次 責任編輯:深圳裝修專家
一、浸釉法
陶瓷浸釉法又名蘸釉。指將坯體浸入釉中片刻,利用坯體的吸水性使釉漿附著于坯體表面。釉層的厚度由坯體的吸水性、釉漿濃度、浸漬時間來進行控制。
二、蕩釉法
將釉漿澆入坯體內,用手緩慢搖蕩,以釉漿分布在坯體的內表面的施釉方法。此種方法適宜于器型較深的產品,如大型花瓶之類的產品。
三、噴釉法
系采用噴釉器將釉料霧化噴到坯體表面。此種施釉方法適合于大型產品及造型復雜、或薄胎等需要多次施釉的產品,可以多次噴釉、以進行多釉色的施釉,并且能夠獲得較厚的釉層。還有一種將澆釉與噴釉相結合的施釉機械方法,可以達到效率高而且釉面光滑平整的效果。大型衛生潔具產品坯體的掛釉,通常采用了自動化噴釉方法。
四、壓釉法
系意大利開發出的現代化建筑陶瓷施釉工藝技術。它是將配制好的干粉狀釉料與坯體分層填入模型內,壓制出帶釉坯體的方法,操作時應該先將釉料壓實,或者制成機械強度高的薄片釉,再與坯體一起加壓,這樣可以使釉層比較均勻和少受釉層污染。現在建筑陶瓷產品的釉面磚與地磚,多采用此種施釉方法。
瓷磚施釉要注意一下幾點:
一、適當選擇釉的濃度。
在上釉時要適當選擇釉漿的濃度。釉漿的濃度過小,則在坯體上容易形成釉層的過薄,造成燒成制品釉面上的痕跡粗糙,而且燒后的釉面光澤不良。但如釉漿的濃度太大,不但施釉操作不易掌握,且坯體內部有棱角的地方往往上不到釉。施釉后釉面較易開裂,燒后在制品表面上可能產生堆釉等現象。
二、注意釉料的細度。
釉料的粉碎過細,則釉漿粘力過大,含水量過多,在干燥的坯體施釉后,釉面容易發生龜裂,釉層翹起與坯體脫離等現象。如果施釉較厚,這種缺陷更明顯。但如釉料的粉碎不足,則釉漿粘附力過小,釉中的組分容易沉降。而且釉層與坯體的附著不牢固。如出現這種現象,加人小量凝膠劑或有機物可消除。
三、釉、坯料的成分。
釉料中加入的可塑性物料過多,也會造成釉漿的粘力過大。施釉后易發生龜裂,釉層卷起等現象。應調整好粘性物質的含量,同時,坯料中可塑性原料的過多也可影響施釉質量的好壞。因為由于坯體的組織過于致密,缺乏滲透性。施釉時坯體表面吸收水分而膨脹,但由于水分難以滲透至坯體的內部,以致內外層的膨脹不一致因而發生開裂。此時,應調整坯體配方或將坯體先行素燒,以增加它的吸水性。
另外,燒成制度對釉面發生的缺陷也有較大的影響。冷卻帶冷、熱配比要適當,正確掌握不同階段的溫度與氣氛要求。防止因氧化不足,還原氣氛過強,還原時間過長等而使制品煙熏。溫度也要控制在釉料所允許的溫度范圍內或提高溶劑的熔融溫度。